悉尼的衣食住行
来源: 作者: 发布时间:2019-11-20 16:58 浏览量:0
儿子去悉尼上学两年多了,一直想去看看,但出于种种原因,一直未能成行,去年好容易办好了签证,准备飞去过年,却又因临时有事搁浅。眼看为期一年的签证就快到期,咬咬牙,下定决心提前买了往返机票,趁着国庆长假去了悉尼。熬过了难捱的十个小时,终于快要降落了,透过飞机舷窗前往外望去,这个澳洲的大都市却与想象中所不同,竟一望无垠的黄色沙地,很难看到一丝绿色。
步出小巧别致的道格拉斯麦克柯迪机场,拿了电子检疫申报单,却还有数道繁杂的问询和检查。时间是如此冗长,犹如一次无聊的饭局,总算办完了所有手续,迫不及待地奔出航站楼。坐上了儿子每天花120澳元(含汽油费)租来的起亚商务车,上车后长出了一口气,总算有时间细细端详这座向往已久的城市,竟然全不似资本主义车水马龙的模样,道路还算清洁,但显得陈旧荒芜,两侧看不到高楼大厦,让人想起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九十年代的模样。

自由行的路线安排紧凑有序,在流连忘返的景致中却还是留下了不少记忆。印象最深的是这边人的穿着,悉尼的男女们是真不怕冷,这边的季节与我们差异很大,十月份正是中国的初秋,而这边恰恰是春季,温度刚好和泰州相仿。我们到达的第一天,也学着当地人穿了件短袖,虽说正是晴天,下午三四点钟太阳还好,但还是感觉到阵阵凉意,实在撑不住,还是决定加上了外套。再看街头的本地人,都是短袖短裤的打扮,就连躺在摇篮里的小孩也是短打扮,让我这个中国大叔不禁汗颜...
说到穿衣打扮的工整程度,街头所见的悉尼人,大多比较随意简单,不像传统欧洲国家那样典雅高贵,也不似老美那样时髦浪漫,发达国家的奢华高端,这里几乎见不到,满眼望去,尽皆是工装短裤牛仔T恤。但正式活动场合也是要穿正装的,这点倒是和中国差异不大,儿子邀请我到他打工的RileyStreet Garage 西餐厅吃饭时,特意叮嘱,一定要穿正装赴宴,为此我特意跑到女皇商厦,花去600澳元,买了双皮鞋。奇巧的是,买鞋的售货员女孩听了我的口音后,问我是不是苏北的,最后她竟然是距离我农村老家二公里远的邻庄老乡,她是来悉尼大学留学,兼职做商厦的营业员。我不由感叹:世界之大,竟能在一万多公里重洋之外的澳洲遇到邻村人,是寓意世界不够大,还是祖国太强大!

|

|

|

|
与勉强讲究的饮食相比,悉尼的住宿还算得上舒适,我们入住在情人港旁的索菲特酒店,这边的高层建筑与国内一线城市比较起来非常之少,索菲特三十层高的体量相对市内其它建筑显得较为突出。听朋友介绍,情人港虽已建成三十多年,但人气真正旺起来,却是从近十年开始的。我特地在当地问询了一下,要在悉尼买房,外国人只能买一手房,不能买二手房,还要多交印花税,只有拿到绿卡成为所谓的澳洲人后,才可以购买二手房。有趣的是,这边房屋买卖不按平方来确认价格,只按几房几厅计算,而且没有毛坯房,全是统一装修好的,连电视、冰箱、洗衣机等电器都是配置好的,可以算得上真正的拎包入住。在悉尼正常一室一厅价格在70万澳元,二房二厅在80万澳元左右。 在饮食上,号称开放之都的悉尼组成倒是足够丰富,因为外来人口占比较高,所以中西各式风味的餐厅倒是不少,但要想吃到正宗的中餐并不容易,必须得到华人区品尝。此间据说有七大华人区,走在街道上,明显感觉到华人比其他人种都要多,看到熟悉的黄皮肤黑头发,心头生出许多亲切的感觉。外出吃饭时,我记牢了儿子给我反复强调的要点:“在悉尼花钱,不要把澳元折算成人民币,直接把澳元当人民币花费。”如果照此推算,悉尼的饮食消费似乎不高,但有时还是不自觉地偷偷换算成人民币默数,我的天!不算不知道,消费吓一跳!有点让人不适应的是,这边的饭店绝大部分只提供冷水,都是直接从自来水龙头放出的净化水,想喝杯暖心的开水也成了奢望。可到了中餐连锁店--豆捞坊,却让我体验到了家的感觉,开在华人街的豆捞火锅店生意非常红火,请我吃饭的是以做房地产为主业的郭豫伟和Origin Lawyers 的主任合伙人郭豫靖律师兄弟俩,在豆捞饭桌上,我还和郭律师就圣典悉尼办公室的设立达成初步意向。

|

|
和国内略显昂贵的车市相比,悉尼买车绝对是又平又好,价格便宜到没法想象,一般汽车只要几千澳元,相当于国内同等车型的三分之一。当然,由于原先同属英联邦地区,这边和香港一样,驾驶座也在汽车的右边、行驶是靠左边,国内开惯了车的人真的很难适应。让人更难接受的是,悉尼的公路限速还因路段不同而经常变化标准,过弯道时尤为复杂,总会遇上不停的变化限速。可能是因为经常承办自行车比赛的缘故,这里有专门的自行车道。期间我们特意去了美得让人窒息的Kiama小镇,沿途的沙滩,起伏的山脉,秀美风光令人心旷神怡,等到了小镇,仿佛自己就置身于画中,坐在被海鸥粪便沾满的海边木桌边喝着啤酒,不但不感到厌恶,反而觉得这是真正人与自然的融合......
与纵横交叉的公路相映成趣的,是繁多的河流与桥梁,构成了这座城市的特有景观,值得注意的是,有些桥只可以行人不可以通车。我们经过奥林匹克公园时就发现,新建的大桥只可以行人,情人港桥也是如此,它还多了个特色,那就是桥面可以旋转,这样独特的设计,让人对看似粗鲁的澳洲人不由刮目相看。听当地人说,当年英女王曾乘坐高桅杆船舶通过旋转桥面驶进情人港的。我们到达的时候是下午四点多,恰逢黄昏,夕阳斜射在桥梁上,泛出幽幽的金色光辉,在波光粼粼的海面映衬下,大桥居然显现出了娇媚温柔的一面,可能是依偎在情人港怀抱之缘由......

短短的十天行程很快结束了,在这次悉尼行中让我见闻了儿子的衣食住行,除感觉他花钱狠了点,其余只有感慨他漂洋过海的不容易,自己也深切感受和感悟悉尼的衣食住行。值得欣喜的是圣典悉尼办公室构想的落地,最大的喜事就是与澳大利亚本土马油品牌AUSFARM在中国境内销售合作的签约,此举将为儿子日后创业开拓了一片新天地。